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作者:史红斌 时间:2011-06-27 【打印此页】 【关闭】

揭牌仪式现场

冯刚、杨瑞森、张亚伟和王喜成共同为“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揭牌

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喜成宣读省委宣传部关于在我校设立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的批复文件

校党委书记王少安主持揭牌仪式

校长邹友峰致欢迎辞

揭牌仪式现场掠影

        6月24日上午,明德楼外横幅、彩虹飞架,一派喜庆气象。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一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原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杨瑞森,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张亚伟,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喜成,河南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王亚洲,校党委书记王少安、校长邹友峰等校领导出席揭牌仪式。来自清华、复旦、武大、天大等全国30多所著名学府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代表参加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王少安主持。
        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喜成首先宣读了省委宣传部关于在我校设立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的批复文件,并代表省委宣传部李宏伟部长在会上作重要讲话。王喜成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两大科学之一,是人类认识社会问题最重要的思想方法和思想结晶,具有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执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一个兴盛的民族和强大的国家,应该有发达的自然科学,也应该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王喜成指出,在全省设立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是经省委研究决定的,是省委、省政府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加强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继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之后,河南理工大学成为全省第四所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依托高校,不仅体现了我省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的大幅提升,也反映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的不断变化。王喜成希望河南理工大学能够认真按照《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的要求,牢固树立“坚持理论创新,多出精品力作”的意识,切实加强基地建设与管理,重点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巩固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搞好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充分发挥“桥头堡”与“孵化器”的作用,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邹友峰在致欢迎辞时指出,“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社科研究基地落户河南理工大学,标志学校向高水平多科性大学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是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体现。邹友峰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按照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的要求,不断凝炼研究方向、汇聚人才队伍,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等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力争形成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重点社科研究基地,为加快多科性大学建设进程、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热烈的掌声中,冯刚、杨瑞森、张亚伟和王喜成共同为“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揭牌。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中心下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原文化建设研究所、社会主义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所3个二级机构,目前有专兼职研究人员50余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学位者31人。近三年来,中心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纵向科研经费60多万元,出版学术著作1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6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爱精神、和谐文化、廉洁文化、大学文化等方向产出了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研究成果,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一支新生力量。

Copyright 2019 by The Party Committee Office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版权所有: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 邮编:454000 校ICP备01010号